冯骥才: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来源:通俗文艺网
时间:2019-03-15 09:24:25

我们为什么要对传承人释义?所谓释义也就是弄清什么是传承人。这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性问题。我们都知道传承人的...

\
我们为什么要对传承人“释义”?所谓“释义”也就是弄清什么是传承人。这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性问题。
我们都知道传承人的重要,传承人是民间文化的主体,如果哪一项民间文化没了传承人,这项民间文化就消失了。所谓人在艺在,人亡艺绝。当然这里所说的“亡”,不一定都是“人亡”,还有“艺亡”(艺术失去固有的精神了)。所以,民间文化的保护主要是传承人的保护。
\
我想过一个问题:历史上有没有传承人这种称呼?可能没有。相似的称呼是传人、艺人等。但不管有没有,民间文化都是靠人代代相传的。
分外重视传承人——或者说把传承人叫响了——是我们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是文明转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遗产的概念出现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出现了,传承人的概念出现了。我们认为,传承人是非遗的代表,承上启下的责任人。特别是在民间文化处于濒危的状况下,传承人的意义就分外重要。
\
我国传承人的认定就是伴随着非遗的认定产生的。2006 年先是认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2007 年公布第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这个过程我都参与了。当时的想法是,每种文化遗产(特别是表演类和工艺性)应设立代表性传承人,有利于发挥这些极具才华与智慧的传人的领军作用,以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也是政府管理非遗工作的把手与杠杆。现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已经超过 3000 人了。
\
但是,现在的保护方式是不是已经很完美?能不能确保传承无忧?学术界的工作是用科学的态度来检验,那么我们也必需回到原点——“传承人”进行再思考。首先,人类的非遗保护时间很晚。日韩最早,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欧洲一些国家到今天还没有。我国非遗保护是比较全面的,分为 10 个种类。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直到 2003 年确定,至今才 15 年。我国“代表性传承人”学习了日韩的“人间国宝”的制度,但我们的体量太大。
\
需要明确,这种方式是政府保护方式。由于政府保护要从管理出发,所以必须立项,名录就是项目化的产物。政府的非遗与学术界的民间文化,看上去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又不尽相同。从学界看,一个地域的文化是一个整体,如果项目化了,就会把文化的整体肢解开来。
说到传承人,我很欣赏“自然传人”这个概念。历史上传承是自然而然地代代相传,传人不是一种身份,而且也不会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种民间文化或艺术的传人可能很多,如果确定了其中某一位为“代表”,就会把支持的重点都放在一个人身上,问题就出来了。它会使一种文化归结到一个人身上,命悬一线,无形中使民间文化变得脆弱。原本的传承生态与活力受到人为的约束,是否与我们对传承人的认识有关?
\
从学术的角度看,传承人认定是一把双刃剑,利弊都有,在这两难中,如何解决呢?学界的工作是什么?我们必须清醒。
再一个是市场思维影响着传承人,包括传承的目的与内涵。在市场和旅游的驱动下,在消费主义的潮流中,文化的产业化、旅游化、商品化,以及传承人的职业化和功利化,会扭曲传承的目的与遗产的本质,这给政府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
\
还有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就是国家非遗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老化。前几批传承人多是老一辈自然传人,具有原生性,那么下一代的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又是什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回到原点,遗产的原点、保护的原点、学术的原点,研讨、界定、确认传承人的概念,以便我们更明确自己的科学立场、准则与责任,才能更好地保护遗产,真正地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最新热点

更多

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拍即将举行

3月11日,工作人员在介绍黄宾虹的作品《书家飞白》。...[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青岛蓝谷:打造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科创大脑”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海洋试点...[详细]

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由“泰山时代”迈向“

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由“泰山...[详细]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有了建设指南

近日,体育总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详细]

中国院子里的门海

农村的老缸是民俗的元素之一。从前家家户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