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木雕名匠柯世荣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赏析

来源:
时间:2015-04-25 00:00:02

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1)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2)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4)福州民间木雕历史悠久,明清近代以来,...

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1)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1)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2)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2)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4)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4)

福州民间木雕历史悠久,明清近代以来,名家辈出,木雕作品多而精,与浙江东阳、广东潮州同为中国木雕三大产区。清末民国初,逐渐形成了象园、大坂、雁塔三支不同风格的民间木雕流派,各有所长。

闽侯县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龙眼木圆雕弥勒佛像。这件木雕作品通高60.5厘米,座高10厘米,宽55.6厘米,厚36.3厘米。底座与雕像皆为龙眼木雕成,呈现龙眼木自然的红棕色。底为荷叶形,底下有四个云头足。①弥勒佛右腿弯曲,左腿自然下垂,以洒脱不羁、自然随意的姿态,斜坐于五谷袋上。隆额广颐,笑态可掬,肥厚的双耳下垂至肩,圆润多肉的肩头随意披着一件宽大的衣衫,袒胸露腹,右手靠于弯曲的右膝上,小手指勾垂仙拂,左足后跟着地脚趾微翘,左手安放袋上。整尊雕像人物比例精确,动态逼真,脸上的笑纹、衣物的纹理都刻划得十分精细自然,体现了雕工丰富的雕刻经验和高超的雕刻技巧。

这尊雕像是用龙眼木雕刻而成。龙眼木为原产福建的常绿乔木,其果实性温味甘,为滋补佳品。木材纹理致密,材质坚实,生长轮不明显,强度高,硬度大,横切面管孔小而密,且内含黄白色沉积物,酷似银河星宿闪烁花纹。切面光滑,油漆后光亮性好,木色古朴,是制作古典家具、雕像的优良木材,属于名贵木材。③

 
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8)柯世荣雕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 (8)

 弥勒佛是大乘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传说他为释迦牟尼佛同时代人,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先释迦牟尼“四十二劫”而修行,但因他“具凡夫身,未断诸漏”,虽然出家了但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富家子弟的生活作风,喜欢华衣美服,好交游,结果释迦牟尼佛后来居上,成为世尊。但尽管如此,弥勒佛仍被释迦牟尼指定为继任者,相传他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为下一个尊者,故世称弥勒为“未来佛”。②弥勒信仰刚从印度传至中国时,还保留了他原来丰神俊逸的形象,如莫高窟第275窟的交脚弥勒形象,头戴宝冠、身披璎珞,面相丰圆,身材雄健,其造型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是严格按照佛经要求的“三十二相、八十好”来塑造的。今天我们见到的大肚弥勒,是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世俗化、本土化的结果。其原型相传为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一带活动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为明州奉化(今宁波)人,或谓长汀人,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他身材胖大,皱鼻大肚,终日背着一个布袋四处行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曾留有诗偈“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劝诫世人宽容、忍辱。他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关于布袋和尚即是弥勒化身的传说也由此而起,其后人们逐渐用他的形象来代替弥勒佛,他所寓意的忍辱包容、乐观豁达的精神也广为流传。

弥勒佛身下的五谷袋上有阴刻楷书“光绪甲午春,华严精舍造,象工柯世荣”,为我们了解这尊雕像的年代、用途、雕工都提供了明确的线索。光绪甲午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华严精舍即华严寺,位于福州市东郊螺州镇。《螺州志》载“华严寺在洲后阡陌间,万历二十二年(1594),里人吴汝诚议创立之”,说明这尊弥勒佛原为寺庙所有。

象工即象园派木雕工匠。想要了解这个词的涵义,就不得不对福州木雕工艺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福建先民制作和使用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汉代闽越族先民即“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开始充分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制造船只等工具,唐宋时期木雕技术大量应用于建筑、宗教、家具等日常生活领域,明清时期更从建筑雕刻中分离出专门生产佛像等陈设艺术品的行业,并呈现出福州、莆田、泉州等地各领风骚、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福州为全国历史文化文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在远古时期就先后有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黄瓜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和距今3000多年的黄土仑文化,建城设治的历史远在2000多年前。木雕工艺经过数千年的积淀,至明清时期已达到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地步。

“三坊七巷”作为全国著名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现尚存明清古建筑268座,坊巷纵横的传统格局,曲线流畅的山墙屋脊, 非常完整地向世人呈现了200多年前福州民居的面貌,其中门窗斗拱、雀替吊柱、橱床桌椅等木器上展示出来的精湛雕刻工艺,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遍布福州五区八县的佛寺、道观、会馆、宗祠,也处处可见精雕细刻的木雕精品。如闽侯县南屿镇的福垆寺、青口镇青圃村的灵济宫、宏屿吴氏宗祠,古田县大桥镇中村的临水宫等。

在长期的雕凿实践中,福州先后形成了象园、大坂、雁塔三个木雕流派。象园派又称柯派,擅长雕刻虫、草、花、卉,果盘、祠堂神祗、庙宇建筑构件和佛像人物等,人物刻划注重神韵,衣纹线条柔顺飘逸;动物作品丰富多姿;人物面具为一枝独秀。杰出艺人有柯传钟、柯世仁、柯庆元等。柯传钟擅长雕刻人物,有“塑佛钟“的雅号,柯世仁传世之作有《男观音像》等,柯庆元则以具有故事情节的活动作品轰动艺坛。大坂流派又称陈派,以人物雕刻为主,在传统木胎贴金的“金佛体”基础上发展起来,吸收戏剧人物的舞台艺术,作品神形兼备,装饰意味浓厚。杰出艺人有陈天赐及其徒弟陈道灿等,以擅长雕刻观音仕女著名。雁塔流派又称漆器派,雕刻技艺分支发展为镂雕、浮雕等花饰图案雕刻,后与福州脱胎漆器相结合,作为漆器框架垫座的装饰,刀法流畅,雕镂玲珑剔透。杰出艺人有陈良礼、王则清等。王则清创作的《叹气弥勒》(又名探手弥)作品,成为历史保留品种,长盛不衰。④

这三个流派传承有序、绵延不绝,为民国至现代福州木雕的继续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然而笔者遍查福州木雕象园派木雕工匠名录,都没有发现有关柯世荣的记载,而且这尊弥勒佛的雕刻风格与象园派名匠柯世仁完全相同,笔者认为柯世荣应当就是象园派木雕名匠柯世仁,因福州话“仁”“荣”发音相同,应该是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出现了讹误。

柯世荣(柯世仁)生于清咸丰年间,福州象园人。曾在清政府所办的马尾造船厂当徒工,后改行雕刻花板、神主之类木雕,接着又学雕各类人物,尤其擅长刻罗汉。他首创了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黄杨木圆雕人物作品,并将其推广到其他方面,他的作品,人物个性鲜明,极富神韵。⑤在业界,与温州的朱子常,福州的陈子锡和兴化的廖熙并称“四大家”,以“俊迈豪宕,气势雄健”的艺术风格著称⑥。

这件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应是柯世荣晚年之作,相传他对自己的木雕作品要求严格,不满意的作品宁愿投于火也不会让它流传于世。这尊雕像造型高雅古拙,刀法娴熟多变,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显示出他的雕刻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

这尊弥勒佛坐像不仅雕工精湛,雕刻形象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弥勒佛,而且材质优良,又有明确的纪年和名匠题名,流传有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对于研究中国佛教信仰的演变、清末福州木雕的工艺、流派特点等都大有裨益。

闽侯县博物馆所藏的柯世荣所作龙眼木雕弥勒佛坐像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名家雕刻的高超技艺,为研究福州木雕的流派与技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注释:

①  曾江主编:《闽侯文物》,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闽侯文物精品》,福建美术出版社,2011年;

②  《弥勒菩萨的由来》,凤凰网华人佛教,2011年10月19日。

③  周默、徐峰:《名贵木材鉴赏图典》,西冷印社,2011年;

④  林蔚文:《福建民间木雕》,作家出版社,2006年;

⑤  郭发柽:《福州木雕艺术》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4年;

⑥  朱志悦:《微凹传奇:名匠廖熙与巴拿马发现之旅》,《古典工艺家具》,2014年5月。

最新热点

更多

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假画诉讼案

 1995年,拍卖场上曾经出现过一桩著名的公案——张大...[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南红价格暴涨成收藏热点 从一文不值到身价百倍

长达10米的南红项链。著名诗句松下问童子刻...[详细]

袁大头二十年间最高涨20倍 去年曾卖到1000元

最近两三年,钱币市场里的低档老银币板块涨...[详细]

漆器手表亮相 表盘厚度仅有头发丝直径2/3

漆器手表亮相 表盘厚度仅有头发丝直径2 3...[详细]

国际珠宝展公然售假 琥珀竟是塑料的

开栏的话:近年来,随着大众收藏热情的高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