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传福:静心守护,传承创新

来源:
时间:2019-09-18 13:25:17

【名家档案】范传福,男,1960年6月生,字墨凡,北宋名臣范仲淹笫二十七世孙,教育部•中国国际文化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管理...

【名家档案】范传福,男,1960年6月生,字墨凡,北宋名臣范仲淹笫二十七世孙,教育部•中国国际文化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大兴区第三届“南海子文化”名人名家,北京青云瀚海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自幼学习书法,临摹多家名帖,墨池习书几十载,迄今不断。物换星移,寒暑交替,持之以恒,勤耕妙悟。

首创中国书画之最,首创二十四系列书画长卷作品:《中华二十四禅》、《中华二十四孝》、《中华二十四贤》、《中华二十四圣》(每卷规格:0.6米x30米);蝇头小楷百米长卷《楞严经》(规格:0.45米x 120米);中国笫一卷:以书画形式记录村镇历史变迁的大幅书画长卷《青云店古变胜景图》(规格:0.7米x 126米);追根寻源, 书画《百家姓》第一人:姓氏中堂704套作品。

2014年,行书作品入选《新中国美术家大典》书法卷、全国新华书店、图书馆发行。其中部分精品被中国邮政做为名信片记念邮册发行。小楷长卷曾被外交部礼品司做为国礼赠送国外友人。部分作品被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国民党民誉主席吴伯雄及钓鱼台国宾馆等收藏。书法论文多次在《书法报》等不同报刊上发表。
\

范传福撰句并书 68cm×136cm

范传福:静心守护,传承创新

本刊记者 葛祥柠

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一行来到了书法名家范传福老师的工作室,落座茶室小叙之余,品茗赏字,临湖观荷,悠然间安住下来,听范老师娓娓道来……

范传福自小在部队大院成长,受父亲影响,7岁便开始习字,喜好以古帖为师,临摹与创作坚持至今已50多年。禅意与传统笔法结合,笔墨精到,气格谨严,柔润悦心,字里行间传递着深厚的学养。
\

范传福作品:惠风和畅 68cm×68cm

诸体兼擅 主攻隶书

范传福潜心翰墨五十余年,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敏于自悟,传统功力深厚,碑帖相互糅合。过去在西安工作时,为精研体势,领会章法运用,他常常去西安碑林博物馆学帖。其书法艺术诸体兼擅,对端庄典雅的楷书、雄浑旷达的隶书、古朴圆润的篆书、风神飞扬的行书、豪放飘逸的草书,都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而他最为擅长的,则是隶书和小楷。

在楷书行书上,范传福以晋韵唐法为基础,楷书方面以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赵孟頫的《胆巴碑》居多,并注重举一反三,从欧楷中汲取营养;行书方面主要临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从苏黄米蔡中寻找灵感。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圆劲,笔力内含,浑穆凝重,大气端庄,雅俗共赏。形成了笔力雄健、温润妍雅,结体开张,个性鲜明的书风。其小楷长卷作品更是师古而求新意,气韵生动,风致简净,兼汲古法遗意,既具备沉静的功力,又内涵清朗之气质。

范传福的主攻方向是隶书,他的隶书主要取法古代经典碑刻和墨迹。他的隶书之作,秀润典雅,气韵生动,碑帖相融。范传福介绍说,他的隶书最初临帖选择的是《曹全碑》和《乙瑛碑》。《曹全碑》好入手,结体匀整,笔画飘逸灵动,对现有作品风格形成的影响很大。此后又临习过《张迁碑》、《石门颂》等,心摹手追,受益颇多。

范传福认为:“书法要有很深的悟性,才能把字琢磨出来。”他在隶书中吸收运用楷书、行书、篆书的结体和笔法,故其隶书既有《张迁碑》的方整、《乙瑛碑》的古雅,又有《石鼓文》的古朴、《胆巴碑》的灵秀;不但有《石门颂》的飘逸、《好大王碑》的遒劲,而且有伊秉绶隶书的沉雄和柳公权楷书的劲挺。险峻、劲利的方笔和放逸、浑厚的圆笔的同时运用,让范传福隶书表现出既浑圆厚重,又凝练遒劲的艺术特色。

范传福的隶书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不但圆劲、敦厚、中和,而且具有大气、静气和庙堂之气,笔势稳健含蓄,方严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拙中寓巧,实中见雅,表达着浑厚端庄、高古博大的美学追求,深得同道好评和藏家喜爱。
\

范传福作品:道法自然 68cm×136cm

书以载道 严谨治学

在研习古人作品上,范传福颇有心得:“临帖要入帖,更要学会出帖,若是要让人看到临帖对象,说明还没有出帖。”在他看来,读帖临帖很重要,读帖深入,认真揣摩用笔,注意笔画之间的结构关系,在反复琢磨中找到规律,下笔会胸有成竹,线条传神,而不会写得俗气或有江湖气。

临帖取法,不仅是要观摩获得具体的章法技巧,更要通过章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审美意趣。我手写我心。书法艺术是直接连接心之源头的艺术,发之于性情,滋之以学养,藏古意于法度,灵动的笔画中直接展现人的气质和心灵美。淡然、清净的作品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境界修为的磨砺。

平日用毛笔抄写佛经配以绘画,也是范传福的一部分作品范围。如抄写小楷长卷《楞严经》长达120多米,章法自然,气韵贯通,观之而入静。多年坚持抄经,亦为其个人气质和书画作品中注入了深厚的定力。

“书法是技术,国学积淀和文化素养是水。水越深,船走得越稳当。”范传福这样比喻书法和沉潜学问的关系。古人在研习书法之余,尤重在文化修养上下工夫。治学是为提高自己的品德涵养,丰盈内心。行事严谨细致,谦和有礼,书法之作也会呈现恭谨有度,温润优雅。反之,书可修身,书写精到细腻,结字简静有序,也是默默润心,砥砺品格的提升。这种正向的循环让人在范传福的书画作品中都有直接的体悟——人因书画而净化,书画因人而底蕴十足。

范传福虚心学习,清心造境,在艺术实践之余,对传统文化著作的研读亦是深入探究。如耗时五年多创作的704套百家姓中堂,即是一次在浩瀚书海中求索治学的历程。姓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在一幅姓氏中堂创作之前,需要阅读大量资料。范传福仔细检索研读姓氏源流的资料,吃透来龙去脉,精益求精,方能酝酿撰写成每一幅姓氏对联。其每一幅姓氏中堂都配有得姓始祖的肖像。为了对所画人物把握细致,范传福在资料研读上苦下功夫。为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神态气韵,要确认得姓始祖的背景资料,选取提炼人物性格特点,勾勒渲染出容貌神态,使之神采奕奕,真趣盎然。在所有的作品中,百家姓中堂亦是范传福的最得意之作。此套作品不仅能兼容书法、国学、绘画、篆刻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更重要的是能落地生根,方便传入千家万户,让接触到的人都能寻根认祖,浸润传统文化之大美。

传统书画创作离不开国学积淀的厚积爆发。自从2003年,范传福便开始抄写《道德经》长卷。《大学》、《中庸》也是兴趣之所至。除此之外,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书画这种直观的形式认知国学的传承,范传福还创作了被誉为“中华文明传承的浓缩版”的书画长卷二十四帧系列——《中华二十四圣》、《中华二十四贤》、《中华二十四禅》、《中华二十四孝》。展卷品读,让人不禁叹为观止。

纪晓岚在《水田砚铭》中言:“流水周圆,中抱石田,笔耕不辍,其终有丰年。”前贤视砚台为耕作之田,视笔为农耕之具,勤恳躬身劳作,终将有丰收之年。范传福50多年来凭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至诚之心,临池不辍,渐入佳境,所积累作品之丰,所作书画之精,正是其努力精进的最好证明。
\

范传福作品:读书得真趣,怀古生远思 136cm×68cm

脱化生新 启人心智

林语堂先生言:“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的问题。”笔画、墨色、字形、书写内容组成了书法之作的主干,章法韵律则凝聚了书法的灵魂。书法的静态之美,要求每个方块字都有沉静儒雅的仪态,在线条运笔之中彰显沉稳和静逸。范传福的隶书和小楷之作结体工整精巧,落笔圆润秀丽,强调线条的厚重饱满,富有韵律变化。和缓的律动线条,富有节奏感,营造出端正谨严、从容不迫的格调。在精心读帖与临摹研习的基础上,范传福在追求书法作品形神兼备之余,更不断融入了个人的艺术气质,在线条之形的基础上对其意象之美进行内涵深化和拓展,以求脱化生新。

范传福的百家姓中堂楹联之作,通常以隶书和小楷结合的形式写就,古朴而内敛,散发出一种长久的宁静、淡然的气质,展现了传统书画的庄重典雅之姿,是以书法形式彰显家风的典范之作。

在书法线条上,柔和中正、安宁清和的视觉形式是范传福书法的常见表现形式,以此平静流动之姿抚慰人心的躁动,带来内心深处的共鸣。这缘起于他作为范仲淹先生的第27世孙的传承担当。范传福秉承范氏先贤家风,重视书法作品传递出去的思想启迪之用。他认为文字传递着智慧,在为友人赠字时,谨守创作原则,如为表达对书法的尊重和对友人的体贴,无论书写楷书还是隶书,都会书写得使人能够看得懂,字迹工整,细致用心。

范传福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长卷。他的长卷创作图文并茂,表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兼备,不落俗套,如涓涓溪流之恬静,拓展了书画艺术的想象空间。其长卷创作的插画多以人物为主,历代先贤神情沉静,颜貌神韵内敛持重,在其妙笔所染之处呈现出了儒雅高洁的内在气魄。以翰墨晕染的书画形式记录圣贤的哲思慧语和仪容风骨是横幅长卷的表达手法。长卷之美,美在书画呼应,浑然天成,启迪心智。作品最好的流传莫过于在寻常街巷中展览,让百姓在日用中均沾智慧雨露。范传福的部分长卷便如是在京郊大谷店村千米文化长廊里收录展示,品读古人的精神生活风貌,虽隔千年,犹历历在眼前,如明灯般指引我们前行。
\

范传福作品:王氏中堂通用对联 168cm×138cm

家风涵养 书画继世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时代的价值印记。千百年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耀着先贤胸怀天下的灼灼光辉,温暖感动了多少人的心扉。范仲淹珍视家风,敦行文教,执教兴学,门风谨严,其仁人志士的节操一直感化着华夏子孙。淳风厚德、清廉自律的家风传世,正是范氏家族兴盛之基。范仲淹曾撰写《训子弟语》来修身处世,治家教子。其内容中有专门强调字画书写的重要性:“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世袭的家风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黄金难易的精神财富。

范传福作为范仲淹的直系世孙,亦处处以先祖懿德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以先祖所言所行作为毕生的榜样来约束自己。在范传福看来,人品大于艺品,先把人做好,再谈学识和才能。书画创作本身即是修行,将欲望放到最低是创作的前提,安静下来就能把事做好。练字、作画、抄经是范传福每天的必修课。书画益人,在潜移默化中,让人知晓进退,明了是非,打开格局,坚守美好,滋润灵魂,长养气质卓然。在范传福的书画作品中,不仅有赏心悦目之观感,更重要的是字画的深度和思想,让临近观摩者终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品先贤之良言,以净化心灵。

“但愿子孙还积德,闭门耕读传家声。”范传福立身醇谨,严于律己,勤耕书画之余,悉心施教于子孙后人,于书画创作室抄写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化育儿孙——“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短短100个字中,蕴藏的是家族千年兴盛的大智慧。纵观范氏族人的历史成就,立身行道,立德益世,无不能从中找到源头和注脚。
\

范传福作品:书画长卷《中华二十四圣》(局部)

最新热点

更多

中国内地最贵陶瓷诞生:雍正御窑拍出1.472亿元

原标题:中国内地最贵陶瓷诞生:雍正御窑拍出1 472亿...[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中秋探宝 | 赏一赏古代名画名帖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在这中秋佳节之际,小...[详细]

第四个中华慈善日前夕 “中华慈善日”标志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日电(中国青年报...[详细]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懂得照顾好自己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是基本的孝道儿女的饥寒...[详细]

74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从1931年到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