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作莫少了思想的深度

来源:
时间:2014-09-25 14:56:23

  【事件】 短诗《大雨》、歌曲《等到烟火清凉》走红  【观点】 诗词与歌词快餐化、段子化,助长浮躁创作、浅薄阅读  近日,短诗《...

  【事件】 短诗《大雨》、歌曲《等到烟火清凉》走红
 
  【观点】 诗词与歌词快餐化、“段子”化,助长浮躁创作、浅薄阅读
 
  近日,短诗《大雨》与歌手许嵩新曲《等到烟火清凉》迅速蹿红网络。被网友称之为“今年见过最好的诗”的《大雨》全文为:“那天大雨,你走后/我站在芳园南街上/像落难的孙悟空/对每辆开过的出租车/都大喊:师傅。”截至目前该诗在微博上已被转发5万多次,获得3万多个点赞。更有不少网友读后意犹未尽,纷纷在此基础上玩起了诗歌接龙;而3分钟只循环一句歌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等到烟火清凉》也惊异了无数网友,并引发了关于歌曲内涵的大讨论。
 
  上面两首作品乍看感觉轻松幽默,但深究起来似乎既无实质内容也不能很好地抒发感情,或只能说是“空戏滑稽”,这与当下流行的“段子”文化内里颇为相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段子”充斥网络,甚至形成产业,微博的“糗事百科”、“HAPPY张江”、“冷笑话精选”等都成为段子手巧言辞令的舞台。以至于有人调侃,唐代有诗,宋朝有词,元曲之后还有明清小说,现在我们有什么?段子呗!
 
  其实,“段子”这种形式古来就有,从战国时期规谏讽喻,到明清小说中的逗哏打趣,以及后来的小品相声,“段子”作为一种笑料,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文化形式,其功能是通过独特巧妙的构思、幽默诙谐的语言或意味深长的讽喻,把工作生活中的有趣现象组织起来,给人乐趣,给人启迪,让人轻松。然而,现在的“段子”绝大多数已沦落到“贫嘴”的地步,格调低下,斯文扫地,恰恰缺了一种该有的文化意味。
 
  如今“段子文化”大肆流行的原因之一无疑是凭借新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使得人们习惯了快餐化、娱乐化、浅表化的阅读,“段子”有趣味有知识有人物有事件,字数不多但信息丰富,正是人们打发碎片时间的好方式。然而导致其流行的更深层原因则应归为当下的社会心理结构。公众表达对社会对政治对民生的种种意见,需要合适的表达机会与平台,而“段子”则成了一种自我解嘲、宣泄情绪、消解权威的途径。面对芜杂平淡的生活和各种社会压力,人们通过轻松幽默和短小精悍的“段子”加以调剂本无可厚非,但诗词与歌词也快餐化、“段子”化,流于浅表化的表达,让“段子”占据主场,就不得不说是我们的文学乃至文化的悲哀了。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在增加公众广泛参与性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浏览正在代替阅读,“段子”正在挤压文学,这些快速传播的信息或浮躁而浅薄,或缺乏深度、解构经典,或以讹传讹扰乱视听,其可信度、思想内涵较之传统阅读也低很多。在日趋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中,部分创作者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迅速博出位,难以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完成一个作品,只是刻意营造出来一些快餐化的“笑果”;而阅读者则过分沉溺于浅表化阅读带来的瞬间快感,这样的作品能留下些什么余味?我们的文学将去向哪里?文化境界又如何得以提升?
 
  文化在娱乐大众之外也须余韵绕梁、耐人寻味。真正的文化经典,必然能让读者感受到美,感受到心灵深处的震颤,汲取到对自我和社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努力。实际上,想要创作出短小精悍且真正幽默的作品并不容易。幽默不是肤浅的俏皮话,它更需要创作者的才华与文化底蕴的支撑;而读者,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网上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能用海量浏览代替深度阅读。惟其如此,文艺作品才能在令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引发深度思考。(龙瑜)

最新热点

更多

2014艺术投资你必须知道的十件事

  上周三,柏林举办了第三届ArtFi艺术与金融会议(t...[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风雅在民间:游历老残眼中的济南

  初识山东济南,是从读《老残游记》开始...[详细]

瓷砖保养方法大全 做持家有道的小管家

  小资情调十足的卫浴空间,白色暗花的方...[详细]

景区涨价无异于“口渴喝盐汤”

  进入9月份以来,省外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详细]

“黄金粥”即将驾到 济南到多地已无车票可抢

目前,10月6日、7日自青岛、上海、杭州等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