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之道臻“家”境——永定客家土楼印象

来源:
时间:2019-11-29 13:23:43

方圆之道臻家境——永定客家土楼印象本刊记者 赵艺瑶一边是波澜壮阔的海洋,一边是巍峨可攀的崇山峻岭,福建,这样一座低调的省份,传承至

方圆之道臻“家”境——永定客家土楼印象
本刊记者 赵艺瑶

一边是波澜壮阔的海洋,一边是巍峨可攀的崇山峻岭,福建,这样一座低调的省份,传承至今,正恬淡地依偎在苍茫的闽山和泱泱的闽水之间。

千山万水为它姣好的面容增添色泽,这里有着星罗棋布的岛屿,承载着自然的灵韵;包容万象是它的独特魅力,根植于海洋文化的传统,对外频繁的国际交往,铸就了福建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冒险精神。然而,最为浓香隽永、令人意蕴深长的,当属那一部部沉甸甸的千秋文明史,一方仙气朦胧的天地间,有着郑和乘风破浪下西洋的传奇探索;隐秘于山水的古村落中,又有着小人物市井风尚的喧嚣。总之,一幅醉染风味的文化画卷缓缓铺展而来。沧海桑田的变迁中,福建已走过数千年的岁月,它曾经历金戈铁马的血战忧伤,也曾享受过拼搏努力的繁盛风光,如今的它,早已站在高岭之巅,心若磐石之硬朗,仿佛世外高人,不喜不悲,不忧不惧,从容自在。
我曾在福建呆过四载有余,因幼时对深邃广阔的海洋尤为热爱,便选了临海城市读书,殊不知却错过了多少岭南和岭西的独特风采。当第一次在永定邂逅客家土楼,偏僻葱翠的土山坡间,似是误落了几座遮风挡雨的茅草屋,给人朴素的原始野性之美。而其实这几座硕大的民居,不同于一般的砖瓦城垣,它是用夯土板筑就的屋舍雅楼,属于生土建筑,虽然不像福州、泉州、莆田等城市有着广博海水的浸润,但极具客家风味的土楼却让人眼前一亮。
福建古来便以南方自居,虽不隶属于江南一带,但其传统民居受古典韵味的熏陶,精雕细琢、匠心独运的庭院多有意趣盎然的风范。江南建筑风格的特点,最为典型的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四合院端正规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绝美的水乡,给人素雅的清丽形象。苏州园林却打破了这种格局,它在自然中造景,于文化中怡情,园中廊桥流水,亭台楼榭,既有曲径通幽之思,又有动静相宜之妙,满是诗情画意,最负盛名。

而永定客家土楼也是这些建筑中的奇葩,但其风格却显得截然不同,不知是信息闭塞的缘故,还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砖瓦材料的崛起中,这片低矮山岭依然延续着以生土夯筑的建造方式,在历史的变迁中至今没有改变和消失。
永定的先辈们依山就势,临溪而居,取法自然,顺势而为,在幽静秀丽的田园中,筑起一座座粗犷雄伟、朴拙奇特的方圆土楼。这些坐落在山坳林间的楼堡,犹如神圣的时代讯号,给我一种穿越的沧桑。不同于江南的古色生香,虽然其建筑时间并不长远,但楼墙外那与天地交织的土质颜色,外围远离喧嚣、隐于山林的田园风光,既有“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又有世外桃源的和谐印象。作为群居屋舍,一座土楼便是一个村落,多座土楼组成了这片地方的小社会,客家文化的积淀也有了落笔的篇章。
走进民俗文化村景区,只见多座气势恢宏的土楼,恬淡地分散在绚丽的山水画卷之上,水车、农田、拱桥、翠竹等点缀其间,颇有乡土的朴质风格。楼与楼之间相隔甚远,两三位当地人用三轮车载着游客前行,这里没有过多沾染“科技改变生活”的气息,更没有经过建筑的修整与替换,原汁原味的生态给了我莫大的震撼。
这是一片“无墙”“无门”的中国土楼传统民居博物馆。据统计,永定全县内共坐落着360余座圆楼和4000余座方楼,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有中国古人贯穿于建筑布局中的“天圆地方”理念,又有规制别致的交椅形体。其实,不同的土楼群建筑样式,体现着楼主的经济实力,抑或是房屋特殊功能的布置。客家人就地取材,以生土、木材和石块为材料,精湛高超的布局设计,将土楼群完美地融于自然环境,形成了舒适安全的山地高层建筑。
客家土楼的建筑形体极为壮观,站在门前,宏大的土楼犹如星球外的“飞碟”,向我倾倒而来,给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觉。无疑,我对于这片土地上的楼堡有着陌生的视野。究其原因,这就需要追溯到客家人建筑土楼式样的起源。
历史上,中原汉人曾因北方战乱、民不聊生的缘故,经历过几次大规模的迁徙,而闽南地区也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在龙岩这片土地之上,中原移民和当地居民进行了长时间的文化交融,最终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人。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他们在低矮的山丘间搭盖起房屋,如何布局成为了他们考虑的重中之重。深受中原儒家宗族观念的影响,又因防范山野之中的凶猛动物,聚族而居、共御外敌成为了他们关注的亮点,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稳重雄浑的土楼建筑形制便这样诞生了,至今已然成为客家文化最亮丽的风景线。
初入圆形土楼,醇厚简素的屋舍包围着我,广阔的空间让我犹如置身于浩瀚的星空,最终迷失了方向。没有雕梁画栋的装饰元素,它以圆心为核心,在鲜明的中轴线上,以波浪般的圈圈涟漪向外侵袭,既有规律性,又有灵活的变通。
从祭拜神灵的家族祠院,到供奉先辈的祖堂,经过四通八达的围廊,便是具有生活气息的住房。如果以纵向发展的趋势来看,土楼一般高达四层有余,最底层为维持日常所需的厨房,二层是储备粮食的仓库,三、四层则以卧室的形制呈现,更显居家的舒适环境。此外,水井、浴室、磨房、猪舍、厕所等设施也不可或缺,这些奇葩的设计在空间进行中进行了填补,它们以奇巧的结构保持着本色审美,是客家人最富建筑色彩的艺术体现。
土楼的房间极多,以现在的高楼大厦相比拟,一座土楼便可生活数百人、甚至数千人左右。这些房间面积大体相同,无明显设计差别,反映了客家人平等待人、融洽相处的传统家风。唯有不便的,是木板分割材质的隔音效果极差,各家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一座土楼几乎住着一个家族,长期以来,他们的祖祖辈辈在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户与户之间、楼与楼之间的人家,大抵都有着一脉相承、割舍不断的同宗同祖的血缘关系。这些宗族以耕读世家的传统民风教育子孙后代,忠孝节义是他们推崇的美德,邻里之间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贫富相济,和睦共居,这种自然温和的气氛让人如沐春风,欣然自喜。而这些闪烁着客家人文化智慧的结晶,与其说是品质思想的传承,不如说是生活写照的真实民风。

永定土楼的恢弘不言而喻,其体积庞大,堪称民居之最,令人震撼。它的建筑布局让我对古人的聪明才智肃然起敬,防风抗震、防火防盗、通风采光、冬暖夏凉,这些需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考虑的难题,客家人早已集成独特的理念体系,浓厚的地域风格和富有内涵的乡土文化值得考究。
以承启楼为例,这是一座宏伟巨筑的圆形土楼,“土楼王”是对它的尊称,比起任何其他圆楼,这座夯起来的建筑无疑规模最大,绕圈环数最多,楼体也更为伟岸,从高空俯视,像是“秃了顶”的大型蒙古包,很是壮观。我尤爱故事,关于承启楼“姑嫂争楼”的传说,让我对它的认知更为斑斓。婚宴上两女子同桌吃饭,互诉“自己居住的土楼最大”,后来发现竟然是同一栋土楼,而且双方还是姑嫂关系,只不过居住的屋舍有楼东、楼西之别而已。客家人同住一栋土楼,竟然无法认全楼中之人,可见其真是“名”副其实。
而在方形土楼中,奎聚楼最负盛名。“布达拉宫”般的宫殿式建筑,让它显得更为庄严神圣,楼内古色生香,雕梁画栋,既有端庄靓丽的庭院造型艺术,又有粗犷雄浑的生土元素,它们相得益彰,给人矛盾的和谐美,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
汀步在这片土楼艺术的殿堂,百年老榕树下,偶有几位当地的客家人或在洗菜,或在晒粮,他们操着一口浓厚的闽南口音,低低絮语,那些客家话对我来说,像是“外星语”,让我一时摸不着头脑。然而此刻的静谧和安逸,令人尤为向往,自然的古村落处处留存着客家人的生存印记,这不仅体现在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中的建筑里,那些我没能邂逅、但令人畅想的十番演奏、迎神赛会等民俗文艺,似乎更能让人身临佳境,极富乐趣。
永定客家土楼纷繁多杂,但每一栋都有着独具风格的特色,诸如美轮美奂的振成楼、“袖珍圆楼”如升楼、土墙最厚的景阳楼等,这些蕴藏着客家风味的奇迹工程,仿若强悍的“蘑菇”崛地而起,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姿态,为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赋予了灵动的神韵。那块破旧的楼墙,是客家沧桑的灵魂所在,那片四季变幻的原野,其实是包裹历史的外衣。
不知不觉,夕阳垂暮,我多了一抹黄昏的惆怅,回望这片土地,远方的余晖将层林浸染成金黄,略显凄凉。一栋栋楼堡在袅袅的轻烟中,送来了饭菜的清香,这是“家”的韵味,也是乡土的气息。我不禁想到途中遇见的几栋破败土楼,它们正倾倒着,颓废着,也许某一天经过改造,这些奇葩会重新燃起希望,承载着客家人的精神本色,走进人群,带着时代的气息,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来源:神州杂志

最新热点

更多

一根12万美元的香蕉被吃以后……

最近,一根香蕉火了。并不是因为它的色泽特别黄嫩,材...[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如何认定和管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2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发布《国...[详细]

韩新安委员:建立突发事件中全国文艺创作、征集、推选机

韩新安委员:建立突发事件中全国文艺创作、...[详细]

一线教师:减少校考是减负吗?

浙江省美术联考成绩于日前公布,2019年浙江...[详细]

“胡焕庸线”与风景名胜、世界遗产的分布

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