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寿山石雕艺术的千年传承

来源:
时间:2019-05-20 09:30:10

冯久和、冯其瑞、冯伟祖孙三代在研创作品《国富延年》工匠精神:寿山石雕艺术的千年传承李 雪近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民协...

\
冯久和、冯其瑞、冯伟祖孙三代在研创作品《国富延年》
工匠精神:
寿山石雕艺术的千年传承
李 雪
近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民协、福建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200件古今寿山石佳作齐聚中国美术馆,展现千年寿山石文脉。其中,92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携第三代传人嫡孙冯伟一起参展,成为这次展会的佳话。
\
《繁荣昌盛》 寿山坑头石  冯久和 作
冯久和以整块高山水洞石雕刻作品《繁荣昌盛》花果篮参展,花果篮有牡丹、玉兰、月季等传统花卉,还有寿桃、石榴、佛手瓜、葡萄等水果。盛开的鲜花和累累硕果,寓意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灿烂甜美。
\
《风调雨顺》 寿山老岭石  冯伟 作
冯伟用整块五彩老岭石雕刻作品《风调雨顺》,作品中苦瓜的瓜叶水润韵秀,藤蔓姿态蜿蜒劲巧,与六只小雀、五只松鼠构成一个独立、完美的艺术世界,尽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苦尽甘来、风调雨顺下恬畅的生活意趣,充满时代精神。
寿山石文化和石雕艺术历经千年而日盛。寿山石独居福建省福州北部山区,其质地细腻柔美,纹理多姿,色泽万千,有“国色天资”之精妙,素有“天遣瑰宝”“石中之王”的美誉,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首。寿山石雕为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山石雕艺术始于南朝,兴于唐宋,成熟于元明,极盛于清代,复兴于当代。

南朝时期

南朝时期,中原汉人陆续南迁,使原古越人居住的闽中地区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文化交融,闽人与闽文化应运而生。1954年在福州南朝墓葬中发掘出土了呈卧伏状的石猪,长条形石料稍加琢磨,线条简单刻画形象。这一发现对后世研究寿山石雕的历史渊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唐朝

唐朝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宗教昌盛,素有“佛国”之誉的闽越之都福州风景秀丽,自然大兴寺院。庙内僧侣常在汲水或耕种时发现寿山石,因见其温润可爱,于是常常将其磨砺雕琢成佛像、香炉和念珠之类,还当作礼品馈赠香客,寿山石雕也随香客外流。

宋朝

宋朝时,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福州成了东南沿海市场发达的都会,也促进了寿山石的开采和雕刻。福州地区的宋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寿山石俑,有披甲戴盔、执剑握刀的武俑,有长袍高髻、戴冠持笏的文俑,还有劳作舞蹈、姿态优美的平民俑。和前代比起,雕刻技巧大为提高,并有官设寿山石雕作坊。

元明之际

元明之际,寿山石以洁净如玉、柔而易攻,成为最佳印章用材之一,备受书画篆刻家的赏识。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纽饰技艺的基础上发展了印纽艺术。同时,受中国画的影响,寿山石高浮雕技法更臻完美。

清代

至清代,寿山石雕已经走过了千年历程,进入了昌盛期。寿山石文化昌盛的标志之一就是出现了一批技艺超群的艺术大师,首创“审曲面势”雕法的杨玉璇,以刀法古朴、构思精妙为公认的寿山石雕鼻祖;喜用夸张手法刻兽纽的周彬,多取青铜器纹样,并在纹中隐刻双勾篆字“尚均”,其精细雕风令人叹服。最早的两部寿山石专著也出现在清代福建侯官县学者高兆著的《观石录》、浙江萧山人毛奇龄著的《后观石录》里。前后观石录的问世对寿山石文化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天下太平》 冯久和 作

冯久和是新中国石雕艺术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寿山石石雕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20世纪50年代寿山石雕开始复苏,国家号召艺人挖掘传统技艺,恢复寿山石雕工艺品的生产。1951年福建省文化厅举办了第一届民间工艺品观摩会,后成立福州石刻生产合作社,黄恒颂带领徒弟冯久和以歌颂八路军为题材,用柳坪石创作了寿山石雕作品《九牛八鹭》,1971年寿山石矿区开采出来前所未有的大块高山石材,冯久和选用一块重达90余千克的琪源洞高山石,首次创作了大型石雕作品花果篮《花果累累》,《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赞它“是花卉、瓜果传统题材推陈出新的佳作”,后入选国家名片,题名《含香蕴玉》。

\
《国富绵年》 冯久和 作

改革开放后,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冯久和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庆丰篮》《丰产母猪》。上世纪90年代,在其助手冯其瑞、冯伟的协助下雕刻出《三羊开泰》。新世纪,三人合力,又以3吨重的五彩善伯奇石创作出大型寿山石雕作品《松龄鹤寿》。这一时期,在品种石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吴美英在其助手冯敏帮助下出版了《中国寿山石全品种图谱》,通过对寿山石共性与特性的分析比较,呈现了寿山石本身的形状和面貌,对寿山石文化传承具有史料价值。

\
《国富延年》 冯久和 作

2017年,国家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项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向纵深发展,对传承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时,学界也在重视。
非遗保护传承与国家形象、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反思和寻根的举措,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之一。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寿山石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风格独特的八闽奇葩,分析认识寿山石雕的价值,以更大力度加强非遗保护,对我们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新热点

更多

莫奈名作《干草堆》昨晚在纽约苏富比以1.1亿美元成交,创

莫奈名作《干草堆》昨晚在纽约苏富比以1 1亿美元成交...[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人这一生,沉得住气,才能成器

01越焦虑,越迷茫老家附近有个面馆,生意火...[详细]

济南新政:支持城市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区打造夜间消

济南新政:支持城市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详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美民间”中国花馍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美民...[详细]

二十四节气 | 立夏:低眉春已逝,抬头夏伊始

今年的立夏时间2019年5月6日星期一农历已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