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打磨《敦煌女儿》 茅善玉:为樊锦诗先生的美丽人生而

来源:www.wenyiw.com
时间:2018-11-19 09:13:35

11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7年之中,我们这个戏光原稿就改了几十遍,不断深入挖掘,我们确实很执着,因为樊锦诗先生的‘美丽人生’实在值得书写和呈现。”

\
左起:茅善玉、樊锦诗 未明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7年之中,我们这个戏光原稿就改了几十遍,不断深入挖掘,我们确实很执着,因为樊锦诗先生的‘美丽人生’实在值得书写和呈现。”谈及大型剧目《敦煌女儿》,上海沪剧院领衔主演、沪剧名家茅善玉15日在京表示。
 
    为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由上海沪剧院携手当代中国戏曲界金牌创作团队历时7年打造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将参加“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特邀演出”和“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15日,樊锦诗先生本人与执导该剧的著名导演张曼君、担任该剧文学顾问的著名编剧刘锦云、主演茅善玉一同出现在樊锦诗的母校北京大学,为这部现实主义题材新戏进行了导赏。
 
    “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五十多年前,刚从北大毕业的上海女孩樊锦诗,独自一人来到敦煌,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几十年间,她用坚韧柔情润泽戈壁大漠深处,着手建立了享誉世界的“数字敦煌”。沪剧《敦煌女儿》就是讲述了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的故事。
\
沪剧《敦煌女儿》在北大举行导赏活动 未明 摄
 
    茅善玉表示,七年前在报纸上看到樊锦诗的相关报道随即萌生创作相关题材的想法,“樊先生的人生是真正的‘美丽人生’,这种守一不移的精神,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非常打动我。”
 
    “一直以来,沪剧比较擅长的是表达小儿女的小情调,表现家庭的悲欢离合,我也希望能够打开题材,让沪剧走出原有地盘,有更多元的表达。既然樊先生在上海长大,我认为完全可以考虑以沪剧去展示她那么美丽的人性与人生。”茅善玉说。
 
    茅善玉介绍,对于把自己的经历搬上舞台,樊锦诗最初是拒绝的,“樊先生非常低调,她一直跟我说她身上没有那么有戏剧性的故事,后来讲到要展现一代代敦煌人的‘敦煌精神’,先生才松口同意。”
 
    该剧导演张曼君最终选择了舞台上时空交错的形式来呈现素材,“因为我们这个戏的时间跨度非常大,要讲述樊先生从大学生一直到近来的人生经历,最终确定了以一种意识流的样式区展现。”
 
    对于在舞台上穿梭于人物不同年龄段的表演要求,茅善玉脱口而出的不是“难”,而是“过瘾”,她笑言,“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这种方式也真的能够挖掘出人物身上特别生动丰富的内涵。”
 
    谈起《敦煌女儿》,当日现身活动的樊锦诗先生也再度谈起敦煌,“我和敦煌是冥冥中的缘分吧,在上海上中学时候去博物馆,看到和敦煌相关的资料,敦煌就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后来学考古,一心向往敦煌,等真的去了,我当天就一个窟连着一个窟看了很久,越看越激动,敦煌太伟大了,它的领域无限广阔,内容无比丰富,就觉得自己一定要为它做点事,敦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要不计代价留住它,保护它。”
 
    樊锦诗说,“北大的教育和熏陶,使我明白如何为敦煌做好工作。北大影响了我的一生”。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在这个双甲子的华诞,《敦煌女儿》将作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特邀演出”剧目于17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
 
    据悉,该剧从年初开票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北大师生的支持,近1600多张票在演出前全部售罄。北大校园的“沪剧热”不仅是因为樊锦诗这位北大校友在师生心目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更因为两年来上海沪剧院为师生们带去的“高品质”的戏曲作品在校内创下了极高的口碑。
 
     据介绍,三年前在未名湖畔,上海沪剧院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定下“三年之约”。2016年10月16日,上海沪剧院首次携原创大型沪剧《邓世昌》登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该剧完全颠覆了观众对沪剧原有的印象,激荡人心的上海声音、恢弘震撼的视觉效果圈粉无数。2017年11月17日,在北大师生的强烈期盼下,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持久艺术生命力的传世经典沪剧《雷雨》登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两年来成功演出的轰动效应也激发了北大上海籍学生们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推广海派文化社团的设想。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去年11月末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正式审批通过成立“北京大学浦江发展协会”。据介绍,今后沪剧院将协助浦江发展协会开设上海方言教学兴趣班,协会也将邀请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及著名演员们在今后北大演出之余进行沪剧系列讲座,将原汁原味的“本帮文化”带入北大校园。
 
    今年是沪剧院与北大合作的第三年,演出期间北大与沪剧院商定了后三年的合作计划。茅善玉表示:“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与北大的合作将不仅局限于一年一场的演出,还会有导赏、讲座、上海话和沪剧兴趣班等,利用多元化的形式让‘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首都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完)

最新热点

更多

台北故宫馆藏清代器物精品欣赏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迎立冬 包饺子

11月6日,在廊坊市安次区北大附属幼儿园,小...[详细]

平分秋色

这是山东济南楔子山色彩分明的树林(10月31...[详细]

山东枣庄:外国画家沂蒙乡村作墙画

2018年10月29日,来自俄罗斯、美国、伊朗的3...[详细]

青岛:“智慧人社”便民增效

10月23日,青岛市市南区的工作人员在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