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泰特风景画展即将结束,这些画的真身是?

来源:www.wenyiw.com
时间:2018-11-05 10:20:12

原标题:中国美术馆的泰特风景画展就要结束了,这些画的真身去看过了吗?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七十余幅风景画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惊现《

原标题:中国美术馆的泰特风景画展就要结束了,这些画的真身去看过了吗?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七十余幅风景画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惊现《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中画作的真身或亲兄弟,对于正在犹豫、或者无暇亲临现场一饱眼福的读者朋友们,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

图1 吉尔丁《诺森伯兰郡的班堡城堡》

 
在展厅的显要位置放置着英国18世纪重要水彩画家托马斯·吉尔丁(Thomas Girtin,1775—1802)的《诺森伯兰郡的班堡城堡》(Bamburgh Castle, Northumberland,图1)。这幅画体现了画家对崇高这一审美模式的探索。通过缩小画中人物的比例,吉尔丁强调了城堡体量的巨大,而把建筑的幽暗体块置于风雨欲来的天空之下,又创造了一种不安感。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在评述这幅画之后还补充了一些背景:吉尔丁对崇高的兴趣可能与他熟悉前辈画家约翰·罗伯特·科曾斯(John Robert Cozens,1752—1798)的水彩和素描有关。从1794到1798年,吉尔丁经常去托马斯·门罗(Thomas Monro)医生家,他在伦敦伯利恒精神病院工作,当时正在为晚年的科曾斯治疗心理疾病。
 
门罗热心收藏同时代的版画和水彩画,鼓励年轻的画家去研究和临摹他的藏品。许多艺术家受益于这种便利,乃至他的家被称作“门罗学院”(Monro Academy)。在吉尔丁出入这位医生家的时候,后者正临时保管着一批科曾斯的作品,便请吉尔丁和其他人临摹。
 
科曾斯主要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之前,游历过瑞士和意大利的许多地方,对这些地方有崇高感的景色很着迷。《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中将科曾斯的水彩画《阿尔巴诺湖与冈多菲堡》(Lake Albano and Castel Gandolfo,图2,这幅画也藏于泰特美术馆,可惜这次没有来)与吉尔丁的《班堡城堡》对比,虽然两幅画表现的主题不同,但还是可以看出吉尔丁可能受到了前辈的启发:高耸的形体、人物很小、风雨欲来的天空,以及对暗色的强调,都是这两件作品的共同特征。
\
图2 科曾斯《阿尔巴诺湖与冈多菲堡》

当然,吉尔丁的风景画不止这一类审美模式。他最初是一名地志画家,专门描绘热门的旅游景点作为书籍和旅游指南的插图,因此有很多作品也符合当时流行的审美模式“如画”,比如《吉斯堡隐修院》(Guisborough Priory,图3)。

\

图3 吉尔丁《吉斯堡隐修院》

这幅画作于1801年,当时吉尔丁正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等地作速写旅行,画中是一处哥特式遗址。最早将如画这个概念引入风景画的是前代英国画家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1724—1804),对他来说,如画的感觉大体上介于美和崇高之间,既没有前者那种理想的完美,也没有后者的庄严肃穆,但对观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由于这一审美模式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十分流行,很多水彩画家都有类似风格的画作。

这次展出的就有一幅与吉尔丁齐名的约翰·塞尔·科特曼(John Sell Cotman,1782—1842)的《兰托尼修道院》(Lanthony Abbey,图4),同样创作于1801年。

\

图4 科特曼《兰托尼修道院》

    而后来的19世纪最有名的英国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e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也有这个风格的水彩作品,如《从回廊看索尔兹伯里大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 Seen from the Cloister,图5)。这幅画将地志素描的细致与精确和凸显这一场景如画之美的戏剧性构图结合在一起,跟前述的吉尔丁作品很相似。实际上,吉尔丁和透纳出生于同一年,也常去光顾“门罗学院”,在吉尔丁27岁英年早逝之前,二人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

图5 透纳《从回廊看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这次泰特美术馆还带来了吉尔丁的另一幅《切尔西的白房子》(图6),正代表了他第三类的创作主题,城镇风景画,这一类作品是地志性的。《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收入的这类作品是《德文郡河湾边的村庄》(Village along a River Estuary in Devon,图7)。

\

图7 吉尔丁《德文郡河湾边的村庄》

画作表现了一片平坦的岸边风景,一个村庄坐落于河湾的内侧。村庄边停泊了许多帆船,左边的码头上一艘新船正在建造之中。艺术家细致地描绘了光线和大气效果,努力创造出令人信服的真实感。“自然主义”这个术语大体上就是用来描述吉尔丁作品的这个方面的。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风景画中,它引导了一种新的趋势,这将在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的作品中臻于极致。

去现场看过画展的人应该都会注意到水彩画的尺寸一般是比较小的,但实际上吉尔丁还探索过尺幅巨大的商业绘画。这种巨大的、环形的地志画能360度展示著名景点的全景景观,叫做“全景画”(panorama),流行于18世纪晚期。

吉尔丁在1802年创作过一组描绘360度伦敦景观的《全景图》,展示了泰晤士河、萨默塞特宫、庙园,所有教堂、桥梁及主要建筑,以及目力所及的周边乡村,还点缀着大都市中的各种物象。虽然像大多数全景画一样,《全景图》现在遗失了,但吉尔丁的一些预备素描稿被保存下来(图8)。

\

图8 吉尔丁素描稿

这些画稿显示出吉尔丁曾仔细研究透视,以制造从一个单一确定视点观看整幅全景画的错觉。同代批评家尤其赞赏他营造光和大气效果的技巧。在展示的场地,会对全景画作巧妙的装裱并辅以精心设置的照明,使立于展厅中心的观者有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有趣的是,这种商业表演性质的展示启发了后代的一位风景画家,约翰·马丁(John Martin,1789—1854)。马丁天生就是一个制造气氛的行家,他画的惊心动魄的风景在维多利亚时代大受欢迎。这次泰特美术馆带来了他的《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毁灭》(图9),而《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则收入了风格十分相似的《忿怒的大日》(Great Day of His Wrath,图10)。

\
图9 约翰·马丁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毁灭

\

图10 马丁《忿怒的大日》
 
前者描绘了人们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时争相乘船逃走,后者展现了上帝给人间降下惩罚时的撼人景象。两者的构图十分相似,人物都完全被自然或神的狂暴力量所压制,几乎被闪电、火光以及暴风所吞没。或许可以把它们视为对艺术中的崇高迟来的注解,不过,它过分且夸张的“特效”更多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消遣,而不是诠释崇高的理念。马丁的大部分画作都是大尺幅的,不适合中产阶级人士购买,他靠的是营销所展出作品的黑白复制品。《忿怒的大日》的复制件以精湛的美柔汀法铜版印刷术制成,整个19世纪里,它们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样简单理一理,英国风景画在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从科曾斯到吉尔丁、科特曼,再到透纳、马丁的传承线索还是很清晰的,大家看明白了吗?没看明白的话,再看看《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吧~
 

 

再说点别的。虽然这次展览的主题是风景画,但埃德温·兰西尔(1802—1873)的动物画《被猎杀的牡鹿》(The Hunted Stag,图11)也得到展出,不过名字略有不同。展览使用的名字可能更贴切:《山洪中的雄鹿和猎狗》。
\
图11 兰西尔《被猎杀的牡鹿》
 
猎狗追捕雄鹿,却一同落入山洪的激流中,受惊的鹿和狂吠不止的群狗都是凭着本能行动,而不是像人类这样思考。兰西尔喜欢描绘身处天然环境中的鹿,常表现搏斗、逃逸中的紧张场面,也因为表现了恐惧、愤怒等盲目情绪导致的负面后果而被认为有道德意义。有趣的是,在《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中,这幅画作也是作为动物画的代表与同时期的马丁风景画列入同一小节。也许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是当时畅销的商业绘画吧。当时这类动物画十分受欢迎,兰西尔声名显赫,甚至成为185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唯一获得荣誉奖章的英国画家。
 
19世纪见证了许多古典传统的复活与蜕变,也开启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在20世纪走出新的天地。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出现了背离主流艺术趣味的重要艺术实践,具有代表性的是拉斐尔前派和其后的唯美主义运动。不过因反叛而遭到排挤的代价是沉重的,拉斐尔前派的核心成员之一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在年龄渐长之后为了生活的稳定转而迎合主流趣味,从文学、历史和时下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创作精致、感伤的作品,比如极有名的《奥菲莉娅之死》(The Death of Ophelia,图12)。他获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在1863年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成为当时最成功的画家。这次泰特美术馆也带来了一幅米莱斯的风景画《月亮已升起,但此时还不是夜晚》(1890,图13),并将这幅画作为展览巨幅海报的背景画。
\
图12 米莱斯《奥菲利娅之死》
\

图13 米莱斯月亮已升起,但此时还不是夜晚

相对而言,唯美主义者们对艺术道路的坚持更彻底,其中的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是唯一一位认真钻研风景画的。在这些画中,他近乎达到了完全抽象的程度。他的大多数风景画都叫做《夜曲》,描绘伦敦的夜景。这次展出的有一幅《金色和黑色的夜曲:盘旋的烟火》。


最新热点

更多

木艺“鸳鸯刀”

10月23日,林建军在福建莆田的工作室展示他的微雕作品。[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平分秋色

这是山东济南楔子山色彩分明的树林(10月31...[详细]

山东枣庄:外国画家沂蒙乡村作墙画

2018年10月29日,来自俄罗斯、美国、伊朗的3...[详细]

青岛:“智慧人社”便民增效

10月23日,青岛市市南区的工作人员在展...[详细]

金秋时节收获忙

10月21日,江苏省海安农场的农民在翻晒稻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