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师:躲在画作背后的艺术精灵

来源:深圳晚报
时间:2015-12-18 09:36:53

“绘客+”创意艺术年展将于12月26日在宝安图书馆启动,届时,将为市民奉上“绘客+”青少年创意艺术·万人涂鸦创客大行动、“未来之城——小画家眼中的梦想深圳”优秀作品展。


  “绘客+”创意艺术年展将于12月26日在宝安图书馆启动,届时,将为市民奉上“绘客+”青少年创意艺术·万人涂鸦创客大行动、“未来之城——小画家眼中的梦想深圳”优秀作品展、境内外艺术家主题创作邀请展及当代应用插画艺术衍生品展等一系列精彩活动。更多活动信息及参展艺术家的故事,敬请关注本报近期报道。
 
  李媛:插画有三大“吸睛”之法
 
  人在笑的时候,下眼睑会不自觉地往上提;描绘一个人的神态时,眼珠与眼皮之间的距离很重要,有时需要对眼珠做高光处理,有时要画出透明的效果来,如果这个人当时是含着泪的,还需加点水晕的渲染……技巧之外,色彩感也很重要,有些人看见红色,眼里就只有红,但有些人却能从红里看出紫色和蓝色来;还有人随意拿来两种颜色一拼,搭在一起格外好看,但他事先并不知道这两种颜色的奇妙关系,这说明这人天生有色彩感……
 
  以上这些,都是李媛20多年绘画历程的经验之谈。她小学6年级开始正式接受专业美术教育——每周去少年宫上一次课。但对绘画的热爱还要来得更早些,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电视机上播放着从迪士尼引进的动画片《米老鼠》,再后来,如《花仙子》一类的日本动漫也被引进,她很是喜欢,想把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记录下来,又缠着姐姐和父母,逼着他们画给她。
 
  她初二在美术班,参加上海首日封设计大赛,把城市包裹在市花——一朵白色的玉兰花里。那时年纪小,她哪会想到赋予设计什么深刻含义,只是觉得这与上海有关,却在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不想做纯艺术的媒体人
 
  不是好插画师
 
  1999年,李媛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继续美术深造。2007年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壁画专业,后进入《东方早报》工作。2014年,澎湃成立,她负责《上海书评》的封面绘图及日常澎湃网漫画连载内容的更新。一名原本想走纯艺术路线的姑娘,却在媒体圈积累了绘画经验。
 
  澎湃网上的漫画连载与《上海书评》的封面绘图风格截然不同。前者注重的是网络活跃度,一个热点出来了,她要迅速构思,然后以简单的线条、最直接的方式,再搭配直白生动的网络语言,“粗暴”地将一切吸睛元素杂糅在一起呈现出来。反响不错的一期是关于“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的理由”,是她在微博上看到的热点话题,大概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网友们讨论热烈。这种类型的画,网友们并不关心“你画得怎么样,而是你的观点”,她总结了三大“吸睛”方法,要么引起共鸣,要么表现手法特别有趣,要么实用,对用户有所帮助。
 
  360多张面孔背后的成长
 
  相比之下,《上海书评》的封面绘图要更严肃些。她画过360多张面孔,有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鲁惟一、《伦敦书评》的主编玛丽凯·维尔梅斯、上海女作家毛尖、作家毕飞宇……风格也经历过转变,她印象最深刻的阶段是用水彩作画,水彩更适于写实,在结构的表现上更逼真、圆润,水渍所营造的肌理效果也很美。最开心的,是在此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瞧见自己的进步。现在她通常用彩笔,彩笔颜色有限,有时为了获得一种颜色,需要将3种至4种颜色拼在一起,这样的画面给人感觉笔触很多,颜色丰富,类似于印象派的梵高,以为是故意为之,实则为“色”所逼。
 
  画画也并不总是那么自由,360多人,各有各的性子,有人会要求她把牙齿修一下,有人会希望老年斑别被画出来,还有人会含蓄地表达请将他画得美一点。这样一来,创作上不能太任性,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往“画得像”上走,但私底下,她并不太喜欢过于写实的笔触。绘画与摄影似乎误入了某种怪圈,摄影越来越强调滤镜之下的“写意”,绘画则越来越追求画得像。画得逼真当然是一种本事,但在李媛的评价体系里,她认为,这多少有些炫技的嫌疑,还是画面所传达的气氛、人物的感觉,与看画之人达成的互动更重要一些。
 
  这次为深圳创作的两幅作品,一幅表达的是时下热门的“万物互联”概念,交通工具、建筑、家电,以及各年龄阶层的人,都被一条“e”线缝制在一起;另一幅关乎环境,深圳应该是个大公园,一片绿色汪海,建筑深藏其中。
 
  李媛为深圳创作的《123.联e联》与《绿野深踪》将于12月26日,在宝安图书馆“未来之城——艺术家眼中的梦想深圳”活动中展出。更多艺术家展览信息,敬请持续关注近期深圳晚报相关报道。
 
  李媛
 
  东方早报&澎湃新闻漫画插图师,主要负责新闻类漫画及周刊插图与封面的绘制工作,曾获得国际新闻设计大赛(简称snd)个人及团体插图优秀奖共计四枚——银奖一枚、上海新闻奖三等奖一枚。
 
  蕗柯:美好之城应该有画,更要有梦
 
  “蕗柯”这个名字是李林霏高中时给自己取的,没有缘由,单纯地喜欢这两个字。后来朋友聊起,说这两个字不好,长得磕磕绊绊的。她笑笑,说,人生就是磕磕绊绊的呀,也挺符合,就一直没换。
 
  这种“坚持”大概有点固执的意味在里头——朋友对她的评价是“倔强而偏执”,但更多是一种对于“无意义”的坚持——从直觉和感官出发,不刻意赋予事物深刻意涵,对待画作亦是如此。
 
  偏执源于天赋
 
  蕗柯希望自己是隐藏在画作背后的那个人,观者不要聚焦于她的想法,这有利于让她更加冷静地面对它们,也更契合她当下的状态——“我的经历可能还达不到太高的深度,大家在看我的作品的时候,也不用非得理解是什么意思,你获得感官上的共鸣,会有情绪产生,就不用非得考虑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情绪。”
 
  但还是有自己的偏执在。她有些画作抽象写意,泼墨而成。看上去简单,待到细究,又发现里头的每一点墨迹,每一丝线条,都恰到好处。无奈的是,能领会这种“恰到好处”的人不多,总有人嘘声:“你这个画太简单了,你应该再加点东西,再多深入一点多好。”
 
  她不加,觉得再多一笔都是累赘。对色彩与细节的把控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但这种“完成”又很难用具象的语言去描绘,更有赖于日积月累的艺术感觉,再加上一点敏感的天赋使然。
 
  前段时间,蕗柯为一家酒店作了幅作品。在酒店楼梯间的白墙上,她先是画了大致形状,然后将颜料狠狠地砸向墙面,颜料与白墙撞击的那一刻,蓝色的颜料爆开,一些凝固在上面,另一些顺着重力往下流,“像下雨的感觉”。事后她写了几句小诗,“它有没有因为极度扭曲的疼痛而哭/我努力去感受它的痛苦/于是/整面墙都留下它隐匿的眼泪”。
 
  倔强来自孤独
 
  她总这样。画点东西,再配上几句文字,文字中时常提到的或充满的是“孤独感”——这被解释为一种天生自带的东西,与个人经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关。写作与画画是她找到的与孤独感和平共处的方式,那让她暂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就忽略了这种其实无法消除的孤独感。
 
  开始写文字比开始画画还要更早些。初中时,从父亲处偶然翻到一本汪国真诗集,那种从小事小物上引发出的大抒情很合她的胃口,她就不断地写,写“成长于未知/尘世中浮沉”的迷茫,也写“大地亦是苍穹/一纸万物洪荒”的空旷。文字的妙处在于,通过不同的组合变化,使人们有不同的理解,画画则更自由一些,二者并无孰好孰坏之分,她最理想的状态是,给自己的每幅画找到最合适的字眼,又或者是,为自己的文字画上一幅恰如其分的画。
 
  新作讲述的是深圳,主体由铅笔构筑的大大小小的城堡组成,想要表达的是“绘梦之城”的概念。在她眼中,美好之城应该有画,还有梦。
 
  蕗柯作品《绘梦之城》及《一梦》等将于12月26日,在宝安图书馆“未来之城——艺术家眼中的梦想深圳”活动中展出。更多艺术家展览信息,敬请持续关注近期深圳晚报相关报道。
 
  蕗柯
 
  原名李林霏,新锐插画师,AI艺想创始人之一。2015年在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展厅举办《沙幕》个人绘画主题作品展,同时在视觉中国网站做新锐100线上展览。

最新热点

更多

崖柏缘何成市场新宠

今年以来,崖柏身价不断飙升,市场不断升温。8月下旬...[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游客折断千年梅树树枝被罚3万元(图)

5月29日,琅琊山上一件“镇山之宝”——欧阳...[详细]

养老金投资办法公开征言 专家:6000亿资金有望入市

◎每经记者 李彪  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详细]

对西方艺术品一掷千金的时候 中国富豪在想什么

同一场拍卖会,以1 27亿美元拍下莫奈作品《...[详细]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台媒称,182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