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头脑风暴:舞台上抵达《惊奇的山谷》

来源:新浪娱乐
时间:2015-10-26 11:12:55

“惊奇的山谷”是一个关乎人与自然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乡愁的故事?还是……然而今年已90高龄的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却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奇的答案。


  “惊奇的山谷”是一个关乎人与自然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乡愁的故事?还是……然而今年已90高龄的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却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奇的答案:
 
  “当我们探索大脑的山峰和山谷,我们将抵达惊奇的山谷。”
 
  《惊奇的山谷》所讲述的是一次进入人类神秘大脑的旅程 。10月24日,彼得-布鲁克与老搭档玛丽-海伦娜-伊斯坦尼联袂完成的新作《惊奇的山谷》在乌镇戏剧节作为闭幕大戏首演成功,并即将赴天津大剧院、北京9剧场、上海大剧院演出,一片神奇的心灵世界即将打开。
 
  惊奇的山谷 心灵的奇幻漂流
 
  “想象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声音都有一个颜色,在这个世界中每个颜色都有一种味道,在这个世界中数字8是一个胖女士……”
 
  然而,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样一个世界不是想象,而是与他们的生命俱来且 陪伴他们一生的。萨米-科斯塔斯女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同时,她还拥有一种更加神奇的感官能力——当她看到单词,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画面。这是一种罕见的心理现象,学术界将其称为“联觉”,即各种感觉之间可以产生相互作用,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例如,有些拥有联觉 的人可以听到颜色,有些则可以尝出形状味道。这种感觉并非刻意为之,而且相对稳定。萨米-科斯塔斯女士本是一名记者,失业后,她开始了一段心灵的奇幻漂流:出入心理咨询诊所,成为认知科学家的研究对象,来到音乐厅演奏音乐……在她的故事中也杂糅了一位年轻艺术家的故事,他罹患本体感觉障碍,无法感知自己的肢体,却拥有“看到”音乐的能力——他眼中的爵士乐是五彩缤纷的……
 
  这就是《惊奇的山谷》所讲述的故事,它是一次进入人类神秘大脑的旅程, 如万花筒般令人惊奇。《惊奇的山谷》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多年的神经学研究以及真实的故事,萨米-科斯塔斯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其原型之一是俄国记忆大师所罗门-舍雷舍夫斯基。所罗门-舍雷舍夫斯基生于1886年,俄国记者,他能够记得发生过的所有事情,却也为惊人的记忆力所困扰。舍雷舍夫斯基就是一位拥有联 觉能力的人。而在历史上,联觉似乎对文学艺术界及科学界人士“情有独钟”: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李斯特即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在指挥乐队 排练时,他经常对乐手说“这里应该再蓝一些”“那里应该更粉一些”;《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及其母亲也拥有联觉能力,他经常与母亲争论字母应该是什么颜 色。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说:“我看到等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字母是彩色的。”这位科学天才看到的n是浅紫色 的,x是深褐色的,j是浅棕色的。自1880年高尔顿(Francis Galton,达尔文的表弟)于《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联觉现象的文章起,科学界就开始了对联觉的寻根探源。不过之后不久,联觉现象就被斥为捏造、子虚 乌有,相关研究也停滞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后期才逐渐恢复,至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相关研究显示,联觉现象非常罕见,人群中出现拥有联觉能力者的概率因 研究样本不同而呈现为在20000分之一、2000分之一到4.4%之间不等。
 
  《惊奇的山谷》的另一灵感来源则是12世纪波斯诗人法里德-阿塔尔史诗 般的、神秘而富于象征性的诗作《鸟的会议》,这部诗作讲述了30只鸟必须跨越7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山谷才能寻找到鸟王。彼得-布鲁克曾经于1979年改编过 这部诗作,而《惊奇的山谷》之名来源于这部诗作中的第六座山谷。
 
  与彼得-布鲁克的多数作品一样,《惊奇的山谷》布景简约、富于象征意味。这部剧作于去年问世之后,已经在法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上演,所到之处皆赢得如潮好评,美国《纽约时报》对该剧赞誉有加,英国《卫报》将该剧评为四星(满分为五星)。
 
  九旬大师新作 探索无止境
 
  彼得-布鲁克(1925年—)是英国著名戏剧及电影导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舞台剧的代表者,至今已创作超过70部作品。彼得-布鲁克力求创新和反传统的作风,对二十世纪的戏剧发展影响深远,被公认为是当今西方戏剧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其的戏剧理论著作《空的空间》是戏剧学院学生的必读书。彼得-布鲁克曾是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的驻场导演,后赴法国巴黎创立国际戏剧研究中心进行戏剧实验。他的《摩诃婆罗多》以比《圣经》长9倍的印度史诗为蓝本,在露天剧场中演出9小时,创下历史之最。2012年,彼得·布鲁克与合作近四十年的老搭档玛丽-海伦娜-伊斯坦尼共同完成的作品《情人的衣服》(The Suit)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剧院、天津大剧院、上海戏剧学院剧院等国内剧院 上演,这也是彼得-布鲁克的作品首度亮相中国。彼得-布鲁克认为:“戏剧在满足着某种渴望。然而这渴望是什么呢?是追求无形之物的渴望,追求比最充实的日 常生活形式更为深邃的现实的渴望——或者是追求生活中失去的事物的渴望。”彼得-布鲁克将戏剧看做一种“自我摧毁”的艺术,永远逆时尚而动,而在自己数十年的戏剧生涯中,他也始终保持着对艺术不懈探索的热情与勇气;在表演方面,彼得-布鲁克主张演员富有灵性的真情表演,并以此创造“神圣的戏剧”。
 
  说到彼得-布鲁克,就不能不提到《惊奇的山谷》和《情人的衣服》的演出剧团——巴黎北方剧院。巴黎北方剧院初建于1876年,莫里哀曾担任院长,该剧院曾于1914年被迫关闭,彼得-布鲁克于1974年担任院长后,促成了剧 院的重新开放。巴黎北方剧院曾于今年6月在国家大剧院[微博]演出《贵人迷》,此剧当时被媒体盛赞:莫里哀这部完成于1670年的戏剧,在历经345年后的今天依 旧无法遮掩其光彩。而更加令人吃惊的是,该剧连续上演四场,不懂法语的中国观众依然能够如此长时间地观看他们的表演,不仅没有一丝倦意还始终兴致盎然,巴 黎北方剧院的实力可见一斑。
 
  “剧院的存在,就是为了震惊世人。它是截然相反的两个因素——平凡与非凡的结合。在《那人是谁》中,我们首次探索了神经病人的大脑。神经病人,过去常被认定为疯子。我们必须要面对自己,由于疾病,我们的行为变得无法预知。悲伤的是,有时有趣,但 永远不会停止——他们即是我们,我们即是他们。如今,我们希望再次探索大脑。但这次,观众将面对音乐、颜色、味觉、图像、记忆等不同元素激发的经历,让他 们在不同的时刻经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换。在阿塔尔创作的伟大的波斯诗歌《鸟的会议》中,30只鸟必须通过在7座山谷之间的穿梭完成它们的探寻,下一座总比 上一座更难翻越。这一次,进入人类大脑的山谷,我们在第六座山谷中找到了自己。多么令人惊奇!我们的双脚稳稳地踏在地面上,每一步都进入未知。”彼得-布鲁克如是说。而《惊奇的山谷》到底会带领观众走过何种奇妙的旅途,让我们屏住呼吸,在天津大剧院的舞台前拭目以待。(闫平/文)

最新热点

更多

崖柏缘何成市场新宠

今年以来,崖柏身价不断飙升,市场不断升温。8月下旬...[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游客折断千年梅树树枝被罚3万元(图)

5月29日,琅琊山上一件“镇山之宝”——欧阳...[详细]

养老金投资办法公开征言 专家:6000亿资金有望入市

◎每经记者 李彪  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详细]

对西方艺术品一掷千金的时候 中国富豪在想什么

同一场拍卖会,以1 27亿美元拍下莫奈作品《...[详细]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台媒称,182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