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木碎瓷缔造“姻缘” 厦艺术家隐居18年造创意作品

来源:
时间:2014-10-22 11:38:25

海底沉睡了百年的明清碎瓷片,被岁月磨砺得千疮百孔的残缺木头,都是平凡得几乎无人问津之物。


  海底沉睡了百年的明清碎瓷片,被岁月磨砺得千疮百孔的残缺木头,都是平凡得几乎无人问津之物。一位在翔安小渔村过了18年半隐居生活的厦门艺术家,用想象和油画技巧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幅幅奇妙的创意作品。
 
  最近,他准备将这些历年创作以“木语·瓷言”为主题的个展形式完整地呈现在厦门市民眼前,希望能在艺术或设计市场激发出一种全新的创意空间。
 
  残木与碎瓷奇妙邂逅
 
  带着岁月沧桑的残缺木头上,“镶嵌”着青花纹的碎瓷片,瓷片上清晰的文字如“福”、“施”、“囍”等,与残木和碎瓷相衬,组成了令人遐想的创意作品。
 
  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些可乱真的瓷片竟然是用油画技法绘上去的。不过,它们都有自己的现实“原型”—装在精致小木盒中的小瓷片。
 
  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是苏遥,厦门最早一批商品油画设计者,不过,1996年后即退隐江湖,在老家翔安一个海边小渔村—澳头过着隐居生活。“这些木头和瓷片,曾经都活跃在我脚下这片村庄。”苏遥介绍说,这些普通的物品残缺后,平凡得无人问津。
 
  因为父亲是个老木匠,让他对木头有着特殊情结。94岁老父亲曾经用过的工具,他如今也能娴熟应用。
 
  老旧的木头砧板、门板、木凳,甚至村里人用来烧火的柴堆里,他都能寻找到适合的创作灵感。
 
  瓷片的发现也是偶然。大概3年前开始,翔安滨海大道改造,翻起了村边海底沉淀百年的淤泥。苏遥发现,与淤泥一起重见天日的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碎瓷片。
 
  这些残缺的瓷片曾经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民间器具,大小不一的碗、杯、瓮,还有一些是装饰瓷瓶。
 
  欲进行市场化尝试
 
  “寻觅了四十几年,总算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符号。”10岁就开始画画的苏遥,自称性格中自小就有股野性,喜欢尝试新东西。朽木与碎瓷片结合后产生的奇妙意象,正契合着他的内在精神,悲观中透着乐观。
 
 
  创作中,苏遥借鉴了民间流传的修补木桶技艺,调制出特别材料,既可以与木头稳固粘贴,又适合油画的创作。“很难界定这些作品的具体类别。”一位厦门业者说,它们是绘画,但有立体雕塑的影子;显示着当代艺术的试验性,却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技法。
 
  两年前,对老瓷片也有着迷恋的乌石浦油画街千景画廊老板邱小姐看到了他的作品,眼前一亮。
 
  在这位油画经营者看来,这些独树一帜的作品,完全可以进行市场化尝试,不仅可以为艺术收藏市场带来清新之风,也能激发出更多的创意空间。

最新热点

更多

荣宝斋首拍巡展济南开幕

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创立,历经松竹斋...[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河南一景区环卫工扮“蜘蛛侠”悬崖上捡垃圾

“若游客爱护环境,我让人笑话没关系。”有...[详细]

大连打造东方“威尼斯”

大连东港商务区东方水城运河开闸放水,4公里...[详细]

“舞动的水滴”:杭州西湖添“新景”

0月16日,5个巨型“水滴”在杭州西湖柳浪闻...[详细]

河北“水下长城”露芳容 景色壮美

近期,受干旱少雨、水库下游用水增多等因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