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奖任性狂欢纯文学依旧冷寂

来源:
时间:2014-12-19 10:02:07

鲁迅、冰心、老舍、郁达夫、路遥……这些当年曾闪耀文坛的名字,在纯文学本身日渐失落的今天,却俨然以一种“狂欢”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

  鲁迅、冰心、老舍、郁达夫、路遥……这些当年曾闪耀文坛的名字,在纯文学本身日渐失落的今天,却俨然以一种“狂欢”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
 
  文学的冷寂与文坛的热闹二者看似相悖的现实,以诸多名目繁杂的文学奖的名义,在2014年共同上演着一场文学大秀—名人光环下的文学奖炙手可热,颁奖结果一出种种争议铺天盖地。文学奖的现实意义,与作品的优劣成败、作家的名望之间的关联程度,似乎也正随着文学奖项含金量的微妙变化,渐渐淡泊……
 
  最无厘头:鲁奖争议引发网络狂欢
 
  时光进入2014,各路文学奖的亮相也犹如电影节红毯般来得特别密集,时值岁末,郁达夫文学奖以干净明澈、公正诚实为今年纷扰的文坛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其实很难想象,一批专业的纯文学奖项,在文学式微快餐文化当道的今天,还会大范围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并引来争论与调侃,成为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
 
  先是鲁迅文学奖犹如银瓶乍破,率先给2014年的文坛投下巨大声响,从今年5月,著名作家方方在微博爆出诗人柳忠秧跑奖的猛料起,鲁迅文学奖的热度骤然上升。8月鲁奖刚刚公布,便接二连三地被入围却未获奖的知名作家阿来、梁衡等连番“炮轰”。作家阿来在网上发表3500字长文“三问鲁奖”,为自己高票入围最终零票出局的遭遇叫屈,作家梁衡也发表《关于鲁奖落马的告白》长文喊冤。
  紧接着,就连同文学圈外的普通大众,也跟着走上了一条不断质疑的路。其中一位诗歌获奖者创作的打油诗被翻出来更添热闹,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屡被调侃。“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今宵荧屏富春光,五省共追超女狂……”至今,此类“鲁奖获奖诗歌”仍在各种社交平台疯传,令人捧腹,看客们在这场无厘头的网络狂欢中玩得不亦乐乎、金句频出:“这还没我写得好,我看我该得鲁奖。”更有甚者搬出民国时代军阀“狗肉将军”张宗昌的诗作来“打压”一番新晋鲁奖得主:“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顶上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针对鲁奖各种质疑声音,尽管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郁葱、河南文学院院长何弘三位评委曾进行过集中回应,但杯水车薪,基本无法抵挡鲁奖成为一轮又一轮网络狂欢的脚步。
 
  业界关于国内文学奖项评奖机制的关注,也由此而始。
 
  最穷困:老舍文学奖差钱很“凄凉”
 
  没钱、没奖金、差点因一念之差被取消,如果作家老舍泉下有知,以自己名字设立的文学奖竟然会在2014年经受如此遭遇,恐怕也会愤然以对,继而陷入茫然,没有奖金支撑的文学奖项,是否还能名正言顺,未来究竟能走多远?
 
  老舍之子舒乙评价:“这是一出荒诞闹剧,所谓整顿文学奖项,不知是谁在上报审批过程中,层层审批,老舍文学奖竟然被取消了。所以我给上级部门写信反映,最后还是确定把老舍文学奖继续举办下去。”至于未来能否颁发奖金,没有确切的说法。虽然形势如此险峻,但颁奖典礼总算勉强办了,证书、奖杯和缺失的奖金,成为典礼上难掩的尴尬。更加悲催的是,按照传统,这个1999年起设立的文学奖项今年应该是第五届,但却在名称上被模糊处理成了“2014年老舍文学奖”。
 
  此前, 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单项最高奖金为3万元,总奖金额达到了16万元。今年突然没钱,奖项几乎被取消,后来又遭遇更名。虽然得奖作家格非声称作家们对奖金并不在意,在意的是奖项的含金量,但对于当下不少文学评奖竞赛式发钱,最高单项奖达50万元的大环境来说,这实在是祸不单行。
 
  最混沌:路遥文学奖质疑声中揭晓
 
  今年,在以冰心、郁达夫等一众文学名家命名的文学奖中,最匪夷所思的恐怕就是路遥文学奖。这个来自民间、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奖项从尚未诞生之时,路遥家属就明确站出来强烈反对。路茗茗批评两位发起人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设立路遥文学奖,认为属于侵权行为,甚至一度委托律师发出律师函,让该奖项的主要发起人高玉涛和高为华公开道歉,并停止评选活动。后来,这几乎成为一场毫无新意的拉锯战—这个奖项每次有新动向,有人就出来强烈反对一次。
 
  后来,路遥文学奖因评审匿名化,又被清华大学肖鹰教授公开质疑,称其有违奖项“公益公开”的定位。评委们对一些小说的直白批评经过媒体放大后也引发热议,许多名家名作在评委这里被批为“不够资格”。著名作家王蒙的新著《闷与狂》不幸“躺着中枪”,被批评为“四不像”、“失去小说生命力”……
 
  尽管如此,岁末,这个来自民间的奖项还是顽强地在一片反对和质疑声中评出结果。12月3日,在路遥诞辰65周年纪念日这天,湖南作家阎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摘得桂冠,可以获得税后奖金10万元,这又引发业界新一轮争议:这部小说竟然尚未出版面世,仅仅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一部分。尽管有出版社瞄准商机立即着手出版,但公众关注的兴趣点却并不在此,而在于:一部尚未面世,仅公开一半的作品,是以何种特质PK掉众人获得评委青睐的?
 
  最意外:文学奖靠话题博眼球
 
  回望2014,五味杂陈,未见横空出世的文学作品,但见人们奔赴在文学奖项的路上折腰。网络时代,人们阅读方式是浮躁的、碎片化的、多样性的,需要沉淀心情来细细品味的纯文学作品,很难会对公众产生类似上世纪80年代那样的影响力。同样,国内再高级别的文学奖项,也难以一奖定乾坤,更难以对一个作家的声名、地位、作品传播力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随口问问,普通公众中还有几人对各大奖项评出的作品有几分印象,识得获奖作家姓甚名谁,又有几人真能走进书店,买来一摞获奖作品仔细研读,又有哪位作家会在今年获若干奖项之后,能因此在文坛红遍,名望飙升,屹立不倒?
 
  回望2014,大批文学奖项之所以走出文学圈子进入普通公众视野,似乎与奖项名气声望无关,与作品优劣价值无关。而有关的,只是与各种奖项相伴的口水、争议、调侃、质疑,这些,才成为了伴随文学奖而出的“爆炸性”新闻,才有传播度,得以吸引公众的眼球过来瞧一瞧。2014文坛熙熙攘攘的热闹劲,再加上文学奖这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线,哪个也不代表纯文学能回归大众视线。
 
  文学奖项的光环日渐微弱了,担任过两次鲁奖评委的梁衡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虽然担任过评委,但戏剧的是自己的作品两次参评,却两次被拒之门外。两次落马鲁奖令他也挺迷茫,“当然,责任也不能全部推倒评委身上,评委只是临时聘请来客串评奖的人……”。老舍文学奖没有奖金,但在得奖作家格非看来,应当用平常心去对待,文字不是为得奖而作,为金钱而作。在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眼中,拿了再大的奖项也无需沾沾自喜,多少获奖作家不过昙花一现,“得了奖未必成大师,没得奖也不会因此而完蛋。”

最新热点

更多

收藏印花税票可从本地品种入手(图)

市场行家建议,印花税票无论新旧都有收藏价值,新手可...[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不动产登记条例料将年内出台 为“以房反腐”铺路

国土资源部方面表示,广受关注的不动产统一...[详细]

中国农民造出“喜洋洋”潜艇惊外媒:成本仅3万

【环球军事报道】据法新社12月1日报道,丹江...[详细]

北京地铁告别两元随便坐时代

北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详细]

济州岛有望允许中国游客租车自驾

据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报道,作为最受中国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