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书法家高军法:艺术需要后天勤学广修

来源:
时间:2014-11-19 12:28:25

仲夏的午后,偌大的北京城燥热难耐,位于城市东西轴线上的复兴路更是车水马龙、喧闹不已。但在道路南侧的一座院内,书法家高军法那间红墙平顶的创作室确是另一番景象。

  仲夏的午后,偌大的北京城燥热难耐,位于城市东西轴线上的复兴路更是车水马龙、喧闹不已。但在道路南侧的一座院内,书法家高军法那间红墙平顶的创作室确是另一番景象:室外阳光静洒、绿藤缠绕,室内茶水浅沸,主人的目光平静而笃定……
 
  闹中取静,是高军法情有独钟的生活风格,也是他日臻完善的人生品格。他说,水欲静则为冰,人欲静则常守。对他而言,静是一种生活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深处,蕴籍着一个墨道守正的执著追求。他与书法正是如此。
 
  守志:“我不愿人生白白走一遭,成了对社会无用的废人”
 
  高军法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叫“盆泉”的小山村,属鲁中山区,这里积淀了深厚的齐鲁文化。盆泉村现有4000多人,因村中有一盆状泉眼常年喷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世代耕种,乡人笃信“耕读传家”,能写会画之人颇多,耳濡目染,高军法幼年便对书法产生了深厚兴趣。
 
  对许多山里人来说,最大的志向莫过于走出大山,对想要走出大山的人来说,识文断字通常是最基本的条件。出生贫苦的高军法早早便明白了这一点,而且,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让这种条件更厚实——用心写字。
 
  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他幼年常在河滩上折树枝为笔练字,到山崖上石头缝里捉蝎子到药店卖钱后再买起纸笔;夏天的时候,小伙伴们摘到桑葚一个个吃得肚皮浑圆,他却将桑葚收集起来,挤取果汁当着墨水。待到练字稍有模样,少年的高军法便开始为乡邻写春联,给同学写书皮。高军法说,那是书法或多或少地会带给他一点自信和成就感,那感觉,足以让他忽略日后为别人打短工时所受的诘难,忘记推着板车每天行走几十里山路,为生活焦灼奔波的酸楚。
 
  17岁,高军法参军走出了大山,但命运一开始并没有眷顾这个朴实的年轻人——无缘军校、母亲去世……入伍三年,一连串打击后,高军法开始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白白走一遭吗?”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执拗的性格帮他得出了否定答案。尽管朝着志向前进的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但高军法不怕,因为他有的是顽强和坚韧——
 
  曾有一件事差点断送高军法的军旅生涯。义务兵服役期将满,高军法决定申请转志愿兵,留在部队继续发展。但就在改转志愿兵程序启动的前几天,一次早餐,年轻活泼的高军法与战友开了几句玩笑,稍有过火,战友一气之下,随手一扬,一碗米粥直接泼到了高军法头上。粥是滚烫的,滚烫到再热几分就足以毁容。临桌的女兵,先是愕然,接着哄笑起来;泼粥的战友也被自己的鲁莽举动吓坏了,呆若木鸡;高军法却格外清醒:“那时我要和他扭打起来,按照当时部队的纪律要求,肯定会影响我转志愿兵,我也想发火,但我更想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高军法用衣袖使劲揉了揉几乎被黏住的眼睛,不动声色吃完手中的半块馒头,转身离去。
 
  他是个能成事的人,一直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1985年,23岁的高军法参加了中国书画高级研修班。当时,他的单位在京郊长辛店,距离市里研修班教学点有近20公里的路程,由于经济拮据,他每次骑自行车去上课。一次下课较晚,当时城郊不如现在繁华,城乡结合部都是庄稼地,车骑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方时,突然链条断裂了。时值隆冬,没有地方修车,高军法顶着寒风,推着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3个多小时才回到单位,一上床,高烧不止。战友们以为他病倒了,可次日清晨,他又背起书包出门了,不过,这次他选择了乘公交车,一路上,汽车颠颇,呕吐不止。尽管身体非常虚弱,但那一天,他上完了全部课时……
 
  谁能想到,那期间,高军法还只是一名战士,妻子身怀六甲,但因双方父母均已过世无人照料,妻子想来部队生产又因不够随军条件居无定所,高军法的生活其实早已纷乱如麻。
 
  “我不想被生活压垮,成为一个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人。”高军法说,这样的念头一直激励着他勇敢面对磨难和挫折。
 
  如今,高军法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总参书法创作院常务副院长。一连串的头衔,并没有使他陶醉或茫然,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太沉湎于光环里生活,就容易头晕目眩,迷失方向。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真正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回馈人民——
 
  2002年,纪念焦裕禄同志诞辰80周年,高军法创作百屏书法,弘扬优良传统;
 
  军旅书法家边疆行,高军法用书法真诚赞颂边关将士,得到官兵广泛赞誉;
 
  抗击非典、东南亚地区发生海啸、申奥成功、载人航天实现千年梦想……高军法均以书法的形式奉献爱心、记录历史、讴歌时代!
 
  守勤:“艺术需要后天勤学广修,学而无获者有之,不学而能者鲜闻”
 
  “练书法,走的是一条勤学的苦路子!”高军法常常这样启发慕名前来的学书者。
 
  他认为,书道之深,首先体现在它是一种技术,对笔墨纸砚习性的了解和驾驭,是书道入门之必须。对毛笔使转的娴熟,提按顿挫的把握,高质量笔墨线条的表现,更需要习练者拿出“铁杵磨成针”的功夫去追求。古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怀素“笔冢墨池”的典故,但凡书法之大成者,无不勤奋揣摩,专心体悟。
 
  这些见解并非纸上空谈,而是植根于高军法的书路历程。
 
  当年,高军法还是军委装甲兵司令部的一名战士,尽管每天工作琐事不断,但只要有空,他便躲进那间只有6平米的宿舍练字。屋子很简陋:一张床,一个三屉桌,一台旧风扇,一套笔墨纸砚外加一摞字帖,仅此而已。屋外的生活很精彩,灯光球场上,常有打篮球的战友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有时晚上机关还放电影,战友们官兵乘着习习凉风,随着剧情时而欢呼,时而叹息,好不欢畅。在那个连黑白电视机都少见的年代,屋外所有娱乐活动对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诱惑。但高军法却将自己关了起来,独自沉浸到只有他才能体悟到快乐的翰墨情愫里,不辨寒暑,当兵几年,他以近乎苛刻的状态要求自己,没看过一场电影,没打过一次篮球,没打过一次扑克。
 
  1987年,高军法拜得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为师。得到老师的指点,他开始勤学古人碑帖,楷习《颜家庙》,行习《圣教序》、《兰亭序》,隶习《张迁碑》……研习之余,高军法还常常理智、冷静地思考,咀嚼古人书法精华,拓展碑帖兼融之路。他的勤学与勤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1年,李铎先生在为高军法撰写的书法评论中,不无感慨写到:“学书之道,惟勤与悟,勤能补拙,悟则生灵,此学书之妙途也……”
 
  2001年,中国书协在军事博物馆为高军法主办百屏书法展。高军法选择了用繁体字书写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文两万余字。那是高军法第一次举办个人书法展,他把自己封闭起来,练习唐楷入门的他,再一次用上了初学书法时临帖描红的认真劲儿,一笔一划审,一幅一幅过,写完后,又专门请学界前辈校对繁体字,请恩师李铎先生审阅章法、布局,请中国书协顾问刘艺先生对繁简字把关……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潜心准备,最终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技术不是先天的,是后天勤学广修所掌握的,学而不获者有之,但不学而能者鲜有闻。”高军法说,修习书法,废纸三千、染水十缸是常有之事。惟有勤学,方能与古人相合,得书道之传承,惟有勤悟,方能与古人相离,成个人之风格。习书数十年,他一直守着这样的勤苦,心无旁骛地走着……
 
  关于书法与品德修养,常有字如其人一说。即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西汉文学家扬雄曾提出:“书、心画也。”唐代文学家韩愈也曾说:“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高军法极为赞同王羲之的评述:“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即提笔写字,皆因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在他看来,这种本性的关键在于真。
 
  高军法是山东人,豪迈粗犷、性情豁达却又天性率真。友人评价他是武将的脸、文人的心,军人的风骨,诗人的灵魂……这一切,都真真切切地体现在了高军法的书法作品中。他的书法,以涩笔求遒劲,漫笔求灵动,润笔求隽秀,刚烈中藏着轻柔,严整中飘着灵动,既有“碑”的厚重又有“贴”的典雅,点画之间蕴含着内美和风雅,人性与字性高度契合。
 
  高军法的性格极为率真。当年拜师,他也正是由此打动了李铎先生。那年,他得到同事引荐,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铎。年轻的书法爱好者拜见书法大家,心中的激动自然无以复加。他毕恭毕敬呈上自己的习作,先生赞许之余,还告诉他以后可随时带新作过来请教。回到家,高军法彻夜未眠。可第二次准备去见老师时,却又生些胆怯了,不敢进门——“我不敢,当时就是不敢!不敢敲门,不敢说话!想想咱一个无官无职的小战士,凭啥去跟李铎先生交流书法,怎么开口啊?”在军事博物馆门口徘徊良久,他突然转身走进对面的小胡同。在一个小饭店,他买了两瓶啤酒,就着俩卤鸡蛋,一骨碌灌进肚里。借着酒胆,面色微醺的高军法再次鼓起勇气敲开了李铎先生创作室的大门……这一切,自然没有瞒过先生的眼睛,问明缘由后,李铎则愈发喜爱这个率真的弟子。几十年来,高军法一直以率真之心待人接物:与书法界好友谈论书法,耿直诚恳,毫无保留,朋友觉得有如开“书法民主生活会”;到基层部队慰问部队,有官兵求字,总是有求必应……高军法说,内心率真其实很简单: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惟有如此,方能性情通达清明,潜心创作。
 
  同他富有情感张力的作品一样,高军法也是感性的。他常说,“我感动于只是简单的黑白两个元素却能创作出多远的审美需求。”“每每提笔作书,我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冲动,陶醉在笔墨挥洒之中,在黑与白的艺术空间里不断地寻求自我,创造自我。”这个过程,令高军法幸福,也让高军法痛苦。
 
  “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在高军法看来,创作书法随意不得,草率着墨更是锤炼书法技艺大忌。他对书法是极其虔诚的,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不能得到圈内人士认同的作品,他从不轻易示人。他说,唐人重法度,宋人重写意,明人重姿态,今人则包罗万象。今天,人们可以方便的到展览馆看古人留下的优秀作品,可以到书店买到字帖,从而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理应抱着纯真的书法梦想,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

最新热点

更多

济南投资者4个月收益翻两番:像炒股一样炒邮票

近期股市一路看涨,吸引不少投资者入市,很多人或许还...[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四川|野生熊猫重伤下山 医生缝100多针急救(图)

11月17日,青川唐家河保护区发现一只重伤熊...[详细]

8旬老汉赤脚70年 称鞋子是一种束缚

而在启东市南阳镇富兴村8组,就有一位已经85...[详细]

江西德兴市民路边种菜 绿化带成“菜园子”

 2014年11月2日,江西德兴,小吴园南和聚远...[详细]

故宫推出首款儿童iPad应用 带你玩转故宫

在紫禁城高高的红墙里,昔日的皇帝究竟怎样...[详细]